LG 多級泵和臥式多級泵有什么不同之處?
LG多級泵和臥式多級泵有什么不同之處?
一、結構設計
LG多級泵采用“立式同軸”結構,電機與泵體垂直串聯,多級葉輪沿豎直軸排布,進出口法蘭位于同一水平線上,可直接串聯在管路中,占地面積僅為臥式多級泵的1/4-1/2。例如同參數下(流量50m³/h、揚程80m),LG多級泵安裝占地面積約0.5㎡,而臥式多級泵需1.5-2㎡的水平空間,且需預留電機端蓋拆卸的1米以上操作距離,更適合地下室、設備間等狹小空間。
臥式多級泵則為“臥式分體”結構,電機與泵體通過聯軸器橫向連接,重心低、運行穩定性更強,振動值通常≤0.06mm(LG多級泵約0.08mm)。其軸承系統多為雙支撐設計,可承受更大的徑向力,適合長期滿負荷運行,且過流部件檢修時無需拆卸管路,只需打開泵體側蓋即可,對空間高度要求較低(安裝高度僅需1.2-1.5m,LG多級泵需2-2.5m)。
LG多級泵
二、安裝與維護
LG多級泵的安裝優勢在于“管路集成度高”:進出口直接對接管路,無需額外調整角度,且立式結構可利用垂直空間,適合樓層高度有限但水平空間緊張的場景(如高層住宅設備層)。但維護時需拆卸頂部電機才能檢修內部葉輪與密封件,若安裝在狹小豎井內,需借助吊裝設備,單次維護時間約2-3小時(臥式泵約1-1.5小時)。
臥式多級泵安裝時需精準校準電機與泵軸的同心度(偏差≤0.05mm),否則易引發振動,但維護更便捷:打開泵體兩端端蓋即可更換葉輪、級間密封,無需移動整機;軸承潤滑系統外置,補充潤滑脂時無需拆卸泵體,日常維護效率比LG多級泵高40%。此外,臥式泵的進出口管路可靈活調整方向(如水平或垂直),適配復雜的管路布局,而LG多級泵進出口方向固定,調整余地較小。
三、運行性能
在相同參數下(如流量30m³/h、揚程60m),LG多級泵的水力效率略高(約82%-85%,臥式泵約80%-83%),因立式結構減少了臥式泵聯軸器的傳動損耗,年均運行8000小時可省電費約1000-1500元。但其抗氣蝕性能較弱(氣蝕余量比臥式泵高0.5-1m),若進口壓力過低,易出現葉輪氣蝕,需額外加裝穩流罐或提高安裝高度。
臥式多級泵的抗氣蝕性能更優,且過流部件材質可選范圍更廣(如鑄鐵、304不銹鋼、襯氟),可輸送含少量雜質(如粒徑≤1mm的顆粒)或弱腐蝕性介質(pH=4-10),而LG多級泵常規型號多為鑄鐵材質,輸送特殊介質需定制改造。此外,臥式泵的流量與揚程調節范圍更大,可通過更換不同直徑的葉輪(適配范圍比LG泵寬15%)調整參數,適配負載波動較大的場景(如工業循環系統)。

LG多級泵
四、適用場景
選LG多級泵的場景:高層住宅二次供水(15-30層)、商用建筑空調水循環(冷量100-200冷噸)、水平空間狹小的設備間(如地下室泵房)——利用立式結構節省空間,適配中等壓力、潔凈介質的輸送需求,且管路集成度高,適合集中安裝。
選臥式多級泵的場景:工業高壓循環(如化工廠冷卻水輸送,揚程80-150m)、含少量雜質的介質輸送(如礦山排水)、對維護便捷性要求高的場景(如大型工廠24小時連續運行系統)——依托穩定的臥式結構與強抗造性,適配復雜工況與長期高負荷運行。
LG多級泵與臥式多級泵有什么不同之處?以上就是三利泵業給大家解答了相關的問題。LG多級泵與臥式多級泵的差異核心在于“空間適配”與“工況耐受度”:狹小空間、潔凈介質選LG多級泵,復雜工況、維護頻繁選臥式多級泵。結合實際場景的空間條件、介質特性與維護能力選型,才能讓設備發揮最優性能,降低運行與維護成本?! ?/p>

